拜仁球员阿拉巴(全名戴维-阿拉巴)是8号。 阿拉巴(戴维·阿拉巴):1992年6月24日出生,是一名奥地利足球运动员。戴维·阿拉巴司职后卫,目前效力于德国足球甲级联赛的拜仁慕尼黑俱乐部,身穿8号球衣。
阿拉巴(戴维·阿拉巴):1992年6月24日出生,是一名奥地利足球运动员。戴维·阿拉巴司职后卫,目前效力于德国足球甲级联赛的拜仁慕尼黑俱乐部,身穿8号球衣。2013年随队获得德甲冠军、德国杯、欧洲冠军杯三冠王。2013年11月11日,阿拉巴当选奥地利年度运动员。这是自1997年以来,首次有足球运动员获此殊荣。在此之前,阿拉巴已经连续3次当选奥地利足球先生。2013年12月与拜仁续约到2018年。2015年4月1日,拜仁慕尼黑官方网站宣布阿拉巴因伤缺席7周的时间,这也是阿拉巴本赛季第二次遭到膝盖韧带受伤的打击。
欧冠八分之一决赛皇马总比分3-2逆转战胜巴黎,在本泽马上演帽子戏法后,阿拉巴在庆祝时举起了一把椅子,赛后他接受sport1专访时解释了为何做出这一庆祝动作:“我没想太多,只是情绪上的宣泄。
“我为自己的未来做出了决定,这意味着改变,也就是说我要在赛季结束后离开拜仁俱乐部。”如同外界此前预测,在本周二突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目前效力于德甲班霸拜仁慕尼黑的奥地利后卫阿拉巴宣布了赛季末以自由身离队的决定,这让关于阿拉巴转会传闻的持续热度不仅没有画上句号,反而迎来了新的高潮。的确,从索要高额年薪到续约谈判受阻,再从拜仁收回报价到球员官宣离队,外界或许想不到,已在拜仁效力13年的阿拉巴居然主导了这样一场跨年度的转会大戏。如今,随着阿拉巴今夏离开拜仁的决定尘埃落定,外界更为关注的是,躲在幕后的阿拉巴下家究竟何时才会浮出水面?以及,这家俱乐部究竟为化身“薪巴”的阿拉巴提供了怎样的高额薪资?
阿拉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最初效力于奥地利维也纳足球俱乐部,16岁时被球探发掘后进入了拜仁青训营。来到10年,尚不满18岁的阿拉巴便在拜仁对决科隆的比赛中完成了一线队处子秀。此后,虽然阿拉巴屡有犯错,但是拜仁依然给予阿拉巴最好的成长环境,此间还曾安排他到霍芬海姆租借锻炼。
直至12年,阿拉巴在拜仁功勋主帅海因克斯麾下明确为左边后卫,自此步入顶级球星序列。再到今日,阿拉巴已在拜仁效力长达13年,仅次于拜仁“二队长”穆勒。于是就在拜仁于上赛季相继续约莱万、穆勒和诺伊尔时,外界普遍认为阿拉巴也将紧随其后完成续约,不仅在于阿拉巴在队中根正苗红,更不能忽略的是他在拜仁新帅弗里克麾下改踢中卫后迎来了职业生涯“第二春”。
然而,这笔看上去顺理成章的续约,却在去年3月突然急转直下。原因?虽然阿拉巴在新闻发布会时声称“不是关于钱的问题而是出于对职业发展的考虑”,然而纵观阿拉巴方面在过往一年的所作所为,以及媒体不断披露的细节表明,“钱”就是阿拉巴最终放弃续约并决定自由身离队的直接因素。
这一切,要从阿拉巴当时突然更换经纪人,并聘请扎哈维为新任经纪人说起——要知道,这位现年78岁的以色列经纪人的贪婪程度,和另一位颇具争议的经纪人拉伊奥拉相比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年,正是他在私下暗渡陈仓,把内马尔运作到巴黎圣日耳曼并打了巴萨一个措手不及。此外另据披露,扎哈维几年前还曾试图把莱万运作到皇马,可惜最后遭到了拜仁和球员的拒绝。
纵然如此,扎哈维依然在上季初的续约谈判时帮助莱万以超过2000万欧元的年薪成为拜仁的顶薪球员。此时再代理阿拉巴的续约事宜,扎哈维在谈判桌前自然继续狮子大开口,不仅要求拜仁为阿拉巴提供一份和莱万相近的续约合同,甚至自己也要一笔不菲的佣金。只是以拜仁的傲性和尊严,在转会和续约方面鲜有低头的时候,这让扎哈维自然遭到了拜仁高层的无视。
对此,拜仁董事会主席鲁梅尼格在接受采访时直接暗讽:“当谈到球员薪水时,一些经纪人似乎认为尽管疫情有影响,阳光依旧灿烂(指疫情不会影响球员收入),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此外,德媒甚至还披露了双方在谈判桌上的诸多细节,例如拜仁体育主管萨利哈米季奇曾勃然大怒:“你到底生活在哪个世界,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胡说什么?”没想到的是,在得知自己的高额佣金不会得到满足后,扎哈维直接牛气冲冲地在谈判桌上走人了,连声招呼也没有打
现如今的阿拉巴,虽然仍然保持着不错的竞技水准,是拜仁重要的一员。可相比起昔日的他,相比起曾经那个足以竞争世界最佳边后卫、让欧洲各大豪门都求贤若渴的他,无疑下滑了不少,差距肉眼可见,即便是用“雄风不在”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
想要搞清楚阿拉巴的下滑,首先就要弄明白阿拉巴的上位过程。天赋异禀的他在自己10岁那年就成为了奥地利维也纳青年队的一员,活跃在进攻中场的位置上,在同龄人之中鹤立鸡群,很快就引得了全欧的瞩目,被慧眼识珠的拜仁慕尼黑捷足先登。
在加盟拜仁之后,阿拉巴渐渐转型为左边锋,不过他不仅表现出没有任何的不适,反而越发惊艳了,在自己不满18岁之时就升入了拜仁一线队。
当时的拜仁尚处于范加尔时代,这位素来以乐意提拔新人而著称的荷兰教练并没有吝啬给阿拉巴出场机会。只不过,当时的拜仁在左边锋的位置上已经有了如日中天的里贝里,阿拉巴无论有多么天赋异禀,也不可能在自己初出茅庐之时就与正处于巅峰期的里贝里竞争。
于是,范加尔干脆就把阿拉巴安排在了左边后卫的位置上,给了他不少出场机会。然而,被移师至边后卫的阿拉巴却未能抓出机会上位,在对阵法兰克福的一役,作为拜仁主力左后卫的阿拉巴送出了两次关键失误,直接导致了拜仁的爆冷输球,这充分暴露了阿拉巴在防守端的问题。
等到海因克斯执掌拜仁教鞭之初,干脆就把阿巴拉当做是了球队的后腰球员来进行轮换。然而,因为当时的拜仁在左边卫位置上无人可用,海因克试着把阿拉巴又挪回到了左后卫的位置上,因为范加尔时代的前车之鉴,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对阿拉巴防守能力质疑的声音颇多。
不过,在海因克斯的麾下,阿拉巴在左后卫位置上的表现却与范加尔时代大相径庭。凭着一次又一次的边路突击,阿拉巴让拜仁的对手们吃足了苦头,也让世界足坛都意识到了他的厉害,这让他小小年纪就被加入到了世界最佳边后卫的讨论范围之中,就可见一斑了。
但是,让人颇觉意外的是,就当阿拉巴前途一片大好之际,却突出传出了这样一则意味深长的消息:在与拜仁的续约谈判中,阿拉巴除了要求大幅度加薪之后,还希望自己的东家能够把他的场上位置前移到中场。
加薪的要求无可厚非,但是要求场上位置前移,就颇有几分让人摸不着头脑了。纵观足球的 历史 长河,在与球队谈判时要求改变场上位置的球员,也是少之又少的。更何况,此时的阿拉巴在左后卫的位置上表现卓越,是公认的顶级边后卫。
但是,正是从这一个看似极其不合理的要求,便不难看出阿拉巴本人对于边后卫位置的排斥了。毕竟,他自从出道起都是扮演着进攻中场的角色,对于这个位置自然有所偏爱。而且,在回到了奥地利国家队之后,阿拉巴也很少会出现在边后卫的位置上,而是在中场扮演着组织核心的角色,这就越发放大了他在俱乐部对于中场位置的渴望。
毋庸讳言,如果一位球员对自己的场上位置颇有排斥,那么他接下来的发展只怕也会有些麻烦。
就在阿拉巴闹着要踢中场之际,传控大师瓜迪奥拉成为了拜仁的新帅。众所周知,这位西班牙教头一向欣赏全能球员,对中场出身的阿拉巴自然也会偏爱几分。
与此同时,在瓜迪奥拉的传控体系之中,边后卫其实已经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边后卫了,反而更类似于边后腰的存在。而这种打法,无疑是颇为符合阿拉巴的心意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圆了阿拉巴的中场梦。
于是,在瓜迪奥拉的麾下,阿拉巴心满意足地继续出现在边后卫的位置上,实则在绝大多数时候扮演着边后腰的角色。昔日层出不穷的长途奔袭渐渐少了起来,取而代之的工作则是传球与组织。
作为战术大师的瓜迪奥拉,并没有就此停止对于阿拉巴场上功能的挖掘。在拜仁中后卫位置缺兵少将之时,瓜迪奥拉甚至还做出过把阿拉巴安排在中后卫位置上的决定,充分利用了阿拉巴中场球员出身的出球能力。
不过,凡事都是有正反两面的,瓜迪奥拉放大了阿拉巴的传球能力确实不假,可他同样也把阿拉巴在海因克斯时代赖以成名的武器给弄丢了:奔袭与突破的次数都下降了不少,久而久之,显然会影响到阿拉巴在这方面的能力。
更要命的是,在瓜迪奥拉的体系之中,因为球队长时间控球的缘故,虽然能够最大限度地隐藏阿拉巴在防守端的软肋,却也让阿拉巴失去了在防守端取得进步的机会。
所以,一旦瓜迪奥拉离开拜仁,安切洛蒂试图给拜仁增加防守元素的时候,阿拉巴的麻烦也就随之而来了。最直观的体现便是,阿拉巴这位左边卫所镇守的拜仁左路,经常成为对手重点打击的对象,偏偏阿拉巴的防守能力远远谈不上卓越,这自然会放大他的缺陷。
当然,可能会有朋友对此表示疑惑,明明阿拉巴自从出道起防守就不算卓越,为何会直到安切洛蒂时期才大爆发?而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则是,安切洛蒂身为意大利教头,对于防守自然有所侧重;另一方面,因为罗本与里贝里的老化,拜仁在进攻端的统治力已经不如当年那么强了,适当收缩防守其实也颇有几分无奈。
至于安帅之后的拜仁教头们,哪怕就是海因克斯重新回归,却也要面对着拜仁整体实力下滑的窘境,不得不做出适当收缩阵型、增加防守比重的决定,虽然各自的调整与安切洛蒂略有不同,可实质上来说却还是差不多的,一样会放大阿拉巴在防守端的问题。
更糟糕的是,在经历了瓜迪奥拉时代的调整之后,阿巴拉的突破冲刺能力也下降了不少,在进攻端对于球队的帮助也没有海因克斯时代那么大了。
防守端原本就有问题,进攻端的优势还在缩水,经历如此窘境的阿拉巴,如果他的表现仍有当年之勇,那反而才是咄咄怪事了。